2017-09-01 11:33:53
茶马古道是中国大西南的一条商道,也是一条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马帮则为这条古道上的主要交通工具,有茶马古道就会有马帮。
坐落于中国西南部的下司古镇,雍正年间,官府大力整治航道,发展商业,下司逐渐成为黔东南地区重要的水运码头和物资聚集地,清水江上来往的船只,穿梭在码头卸货的搬运工人,一片繁忙。到了嘉庆13年,南来北往的商人络绎不绝,商号、货栈、酒家、茶馆遍布街。
成群结队的马帮商队伴随着咚咚脖铃声、啼啼嗒嗒的马蹄声也缓缓走进古镇。
民国初年,途经下司的马帮商人空前鼎盛。大街马队成群,为了便于马背商人坐在马背上也能购买物资,当时修建在大街的货柜比一般的都要高。马背上商人在“高八度”的货柜前直接扔几个铜板、吆喝一声,店家就把他们要的东西递给他们,买卖就做成了。
吆喝声、马铃声、马蹄声,每一声都是当时大街繁荣喧闹的印证。
由于茶马古道险峻崎岖,根本无法行驶车辆,只靠人和马的徒步运输承担货物。在长期的发展中,为消除旅途的孤寂并防范路上的盗赃与劫匪,逐渐形成一个人数30-60人,马匹50-140匹的马胡队伍,他们在古道上南来北往,在担任着相当于现代物流的角色同时,更促进了各民族经济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
在马帮中有很多值得共勉的精神,如:勤勉、宽容、守信、反抗、冒险精神等。冒险精神尤为重要,因为在马帮中流传这样一句话“行船走马三分命”,马帮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与死的体验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