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1 11:39:00
在下司古镇铜鼓广场有一座大戏台“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色彩艳丽、装饰华贵”。
大戏台屋檐上方雕刻的双龙戏珠、文曲星君与关二爷傲然鼎立于上空。 戏台屋檐上共同守卫着下司文明与和平的两位“上神”,文曲星君与关二爷,他们一文一武,神圣庄严。
在嘉庆年间,下司古镇是一座商都,当时到下司经商的汉族商旅,他们思念故乡,不能像诗人一样借诗传情,于是共同出资修建了这座戏台。坐在戏台前,听着大戏,嗑着瓜子,就随着咿咿呀呀、铿铿锵锵的戏曲声进入家乡的梦境。戏台的横梁上镶嵌着一幅《郭子仪祝寿图》的雕刻版,雕刻工艺精美,人物动作表情栩栩乳如生,郭子仪夫妇七十双寿诞时,七子八婿身着官袍,跪拜堂前,为双老庆寿时的祥和景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幅画意喻为国立功,受民爱戴,德行德能、子孝父荣。
整个戏台设计元素由汉族为主,但也融入了不少的少数民族文化,最为代表性的是戏台中间太师壁上方,由两个芦笙和一个牛头组成的壁画与戏台的抬橫穿枋上雕刻着飞舞的蝴蝶图案,五彩纷呈。(牛头图腾;蝴蝶妈妈的故事:苗族称为:“妹榜妹留”(苗语,即蝴蝶妈妈)。无论是守护下司的二位“上神”和正戏耍龙珠的飞龙、还是惊人的雕刻技艺,都无不令人犹生敬畏。最令人惊奇的还是那仰观呈鸟巢状、蜂窝状戏台中间的上方的藻井天花。
色彩华丽,还具有使戏台上唱念做打的声音形成共鸣、聚音,产生余音绕梁的音响之效。在没有扩音设备的年代,让戏台的声音响亮整个广场,靡靡之音,荡气回肠。 古人、古技、古艺、成就古戏台。在这座古老的戏台上,有多少爱恨情仇曾让台下观众泪洒,又有多少民间故事在此倾情演绎,留下一片欢声笑语。人生如戏,在这儿感受曲音妙语,领略戏曲主角的一番风采,岂不妙哉。戏台——愿你在不老的时光里情缘依旧,在这幽静的古镇里,曲音绕梁穿扬,留下观众的掌声与喜悦。